公司“资金管理”里的爱恨情愁
发布时间:2021-02-14 04:09:34

企业为什么能“绑架”银行?银行为什么能造就“僵尸企业”?银行贷款对企业到底是“爱”还是“害”?企业想要“砸场子、踢馆子、抢客户、打群架”与资金何干?企业资金管理会“血流成财”还是“血流成灾”呢?……下面以另类视角谈谈公司的资金管理。

 

作者《“另类”财务视角,帮你摸清“财务营养体质”》这篇文章当中,提到了一个观点,就是所谓的“财务营养体质说”,这个观点大致的意思就是“人体是一部复杂的机器,很少有人知道如何精确使用”,针对这个问题,一位台湾的跨界作家叫吴清忠的老先生,他写了一本书叫《人体使用手册》,让我们知道了如何使用身体,实现健康长寿。同样,财务管理我们说不是一门技术,而是一门艺术,但是很少有人能够说透如何精确操作!所以,《财务营养体质说》告诉我们:预算是企业的“经脉”,成本是企业的“寿命”,资金是企业的“血液”。预算危机会使企业“紊乱失调”,成本危机会使企业“短命”,资金危机就会使企业“断命”。预算管理是“避孕药”,成本管理呢是“减肥药”,资金管理就是“止血药”。资金管理玩得好会“血流成‘财’”,玩的不好出现资金危机就可能“血流成‘灾’”。

 

一、都是资金惹的祸

 

 

1、资金体质看“血型”

“诊断”公司的资金体质看“血型”,资金分析好比“血常规”检测,资金管理好比“止血药”。来看看都有哪些“血型”吧:

①“渴望流入型”(absent ):公司资金入不敷出,资金链存在断裂风险。这是目前很多中小型企业以及房地产企业衰退期的“资金体质”和生存现状。

②“资金充足型”(ample):当公司产品“供给旺盛”时的“资金体质”;像苹果、老干妈、电力公司等发展成熟期的公司不需要钱,自己的资金流就足够用了。

③“量入为出型”(balance):公司赚了多少就花多少,不盲目扩张,这是很多初创企业的“资金体质”。

④“渴望流出型”(outlet):资金很多,如金融机构、投资基金、支付宝、天使风投等,需要把钱流出去“钱生钱”。

 

2、银行贷款是把“双刃剑”

对企业来说,产品是生命、成本是寿命、资金是血液。部分同质化产品的企业在“行将就木”时硬生生被银行“插管续命”。银行不断的贷款“输血”给这些企业,其实这样的贷款是一把“双刃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银行贷款一方面是让部分奄奄一息的企业“不断血而亡”,“怂恿”这些企业继续以低毛利甚至负毛利销售;另一方面这样的企业最终还是会成为“僵尸”,银行贷款最终成为不良贷款。所以国家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来解决僵尸企业问题,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改善企业的资金体质。

 

3、“止血药”:说说资金管理

先说什么是资金管理。无外乎是玩好资金的来源(筹资管理)、资金的运作(投资管理)、资金的调拨(集中管理)、资金的风险管理以及现金流量表和营运资金管理这六件事情。没人会闲着没事干去借钱玩,因为有资本成本,弄的不好会“血流成灾”。借钱的原因可能是利息低要赚息差、可能“老大要打仗”抢地盘搞扩张、可能要借新还旧、可能资金回笼不及时未能弥补生产的资金需求等等。例如:以前房地产商可以靠卖期房回笼资金后用于房屋继续建造,就是“拆了东墙补西墙”。又如:施工建造企业存在项目交付期长的特殊性,会产生先期垫付材料款建造,完工后才可能有资金回笼。

说说融资管理:风险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借债先留普”,即①银行借款(包含贴现、应收账款保理、贷款押汇);②发行企业债(包含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③发行优先股;④留存收益筹资;⑤发行普通股。玩好融资的话,就需要关注市场估值、宏观政策及利率、汇率、预期、市场资金状况、央行额度控制等信息。

说说投资管理:风险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①加杠杆的是期货、期权、融资融券等;②高风险的为股票、指数基金、股票型基金;③低风险的为货币基金、信托、国债回购、债券或债券型基金;④基本无风险的是存款即活期、通知、定期、结构性存款。要玩好投资,就需要关注宏观政策、利率、汇率美元指数等信息。

说说营运资金:主要就是做好“两金管理”,即存货、应收账款的资金管理。如果企业利润很好但没有现金流了,除非做了假账外基本是在这两个东西上出了问题。当然,也有企业通过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和坏账准备来“藏利润”或“洗大澡”这些手法,则与资金关系不大。

总之,财务需要学会做“巧妇”灵活玩转银票、电票、贴现、贴息,紧密联系银行,用好信用政策,量出为入的“撬钱”。管理者行军打仗,除了熟悉环境,还要熟悉你的粮草弹药,也就是要了解资金状况。玩过经营沙盘演习的游戏的话就会更直观了解:老大要打仗,要抢市场占有率,就要烧钱砸钱抢客户。钱从哪里来?先看企业内有没有现金、应收账款能否变现、能否动用留存收益等,再向外即向银行借钱、发行企业债、发行股票等。企业资金总是容易“花的比赚的快”,有必要运用资金管理这个“止血药”去增加流入,减少流出。

 

4、“造血骨髓”:说说营销

实际上,企业来钱最直接的方式主要靠营销,营销就是“骨髓”去“造血”;企业是不是“务正业”,看资金流入是不是销售自身产品而产生,“不务正业”的则靠卖资产、政府补贴、投资理财及其他营业外的业务产生。换句话营销活动的成果会直接快速反应到对营业利润的贡献上,而成本控制对利润贡献见效慢,时间长。企业生存只有一条出路就是“赚钱”,虽然会受市场影响,但营销依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利润和生存。以抢占市场为例,企业想要“砸场子、踢馆子、抢客户、打群架”,先期都要大量砸钱。例如被网友戏称“砸场子专用手机”的乐视1s以高质低价吸引客户,其实就是先吸引和归拢大量的铁杆粉丝、受众客服群,抢了市场再说。再以很多云商平台为例:比如说专卖钢铁产品的“欧冶云商”,最近也是风生水起,汇集了材料、物流、金融、电商、数据五大板块,先期都在亏损,都在“砸钱”抢客户,采用的当然也是先汇集大量客户群后,投入大量资金,再实施智慧营销的策略。想想看,如果客户都抢来了,还愁没有业务么?所以公司营销环节资金管理的这个理念其实很简单,叫做“有舍才有得!”

 

5、“血流成灾”—都是资金惹的祸

网络上有句话形容很多老板的状态是所谓“小老板在愁、中老板在挺、大老板彻夜难眠!”。老板们被挤压在成本和利润之间,很大一部分老板都面临着资金压力、经营困难,不是“下家欠我、我欠上家”,就是到期还不了利息、发不出工资。就像“强手棋游戏”一样,很多大大小小的企业一夜之间因资金周转不灵而倒闭!怪不得一位企业倒闭了的老板曾反思:“第一,永远不要跟银行借钱;第二,永远不要向民间借贷;第三,量入为出。”

 

以互联网金融最具代表的P2P为例,4千多家P2P及满大街的小贷、投资理财作坊等“各路神仙、牛鬼蛇神”各自施展吸金大法,像e租宝控制人丁宁这样的“阿猫阿狗”们都开始进军金融界,他们都是来解决投融资问题的么?显然不是,很大一部分是开启“金融扒手”模式。最终我们看到部分P2P频繁跑路,投资者血本无归!原来都是资金惹的祸!股市也一样,被抓的徐翔、毛晓峰其实都在演绎着相似的故事,操纵股市官商勾结啥都干,正常的股市不会大起大落,因为有了这群自认为高智商金融“人才”可以聪明到从无辜的、眼巴巴盯着大盘看的几亿股民手里坑蒙拐骗偷!这难道不是某种意义的“金融强盗”?以为国家笨么?实质是个人膨胀后,侥幸心理去违法,其实早晚会被抓。再看看其他的所谓“企业家”:仰融、兰世立、牟其中、顾雏军等“非法集资诈骗”、“抽逃资金”等致祸路线,不去谨慎的按规则玩,而是“玩火”。难怪有人会夸张的说:“企业家就是一群通往监狱路上的人”。所以,其实都是资金惹的祸。

 

二、罪魁祸首——资金断链“四宗罪”

 

 

财务危机基本是由于没钱造成的,例如过多的应收款没回笼、过多的存货没结转、买房买地买设备占用大量资金、到期还不了债、拖欠工资、银行不借钱给你了等等。财务危机会造成资金断链,企业“断命”。归结为“四宗罪”:

 

1、资金断链、企业“断命”的罪魁祸首之一:存货

过多存货的本质是:渠道不够说明你“短”、需求不够说明你“软”,归根结底是你产品比较“LOW”,你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革”的对象。我们说存货实际上是企业亏损的万恶之源,存货很容易“糟蹋钱”,形成企业的潜亏,因此,采购端的优化要注意存货采购节奏的控制,还包括如何设置库存的安全警戒线,如何减少存货资金占用等等。这种讲法虽然简单,但在执行过程中,某些企业因为其固有“体质”、采购部门有“维护部门利益”的习惯,到最后“积非成是”,难以转变。例如,有的企业采购部门就是要把存货备的足足的,让自己日子好过,而不注意资金状况。

 

展开说下存货采购策略,市场采购价格我控制不了,但是我可以控制我的存货采购结构和采购节奏啊,即能不能买到“性能不过剩”的合适的材料?能不能买了就马上“无缝链接”的用掉?这里面分为供应商分级采购、材料分级采购、战略集中采购、集批打包采购等非“市场价格”手段调控存货资金占用。供应商分级、材料分级采购叫“货比三家”;战略集中采购、集批打包采购叫“规模优势”。其实想象一下,如果企业是你的,采购材料的钱是你自己的钱,你会怎么考虑采购材料?可能就比较好理解了吧。

 

2、资金断链、企业“断命”的罪魁祸首之二:应收账款

过多应收账款的本质是:对方“牛B”你“气短”,归根结底还是你“软”,欠钱的是大爷。你敢欠电力公司试试看!过多的应收账款收不回将造成连锁反应,部分企业甚至需要借钱付工资,企业利润状况恶化,银行不良贷款问题也将更加严重。对部分大型国企来说,全额预收用户货款的年代已经过去了,部分中小企业因缺乏担保借不到钱且筹资渠道少,资金周转不开,无钱还款又产生赊销。目前的市场形势下,应收账款作为一种“无息贷款”,给了企业一定的资金压力。

 

3、资金断链、企业“断命”的罪魁祸首之三:盲目筹资

为什么企业赚了10元钱,利息要付100元,“彪”啊?企业辛苦一年在为银行打工?筹资不注意汇率、利率风险的控制会造成重大资金风险。此外,为销售而发生各存货的备货购置而向银行等资金来源借钱,亦产生了利息等资本成本,体现在筹资活动现金流中。例如目前很多二三线城市地产商没有经营现金流入,没钱去偿还到期的外部债务,要支付银行利息或借新还旧,以至于不得不折价变卖资产甚至净资产;最后银行如果不再贷款的话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4、资金断链、企业“断命”的罪魁祸首之四:盲目投资

盲目投资的“钱”基本上都不是自己的!我们知道存货成本一般都付现,大都可以进行成本控制。折旧除外,折旧是不付现的,控制折旧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资产的减少会形成费用。固定资产是通过它分期逐年费用化的,即一次性投入时资本化的东西,是购买固定资产时一次性付现了。折旧的“孽债”产生于规划期资产脱离市场的“盲目投资”,开始投资立项时没有“运筹”好,所以控制折旧(摊销)的本质是控制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而固定资产及工程项目的盲目投资、盲目扩张、买了过多的房子土地而占用了大量资金正是很多大型企业造成资金链紧张甚至破产倒闭的重要原因。而这些项目投建可能是这些某些企业高管集体决策的结果。应该根据市场需求饱和度谨慎决策投入。此外,国企和民企就“钱是不是自己”的区别上,对投资决策也会起到很大决定作用。

 

三、管理参考 

 

 

1、对冲是永远的主题

资金风险管控方面:玩转“掉期”、稳健型的企业会多玩“套保”而不是“套利”;管理者可考虑多去培养些金融人才,能玩金融衍生品业务甚至对冲操作!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考虑建立一个“衍生品对冲工作小组”,可试点针对原材料采购金融衍生品进行研究,最好能够控制议价。

 

2、低风险是永远的主题

筹资管理方面:企业可考虑通过多币种融资降成本或低利率减少财务费用。优化融资方式和结构,拓展债务融资工具,利用利率、汇率、多币种融资融进低利率弱汇率的外资!找准融资窗口去玩低利率融资,拓展海外融资渠道和境内人民币直接融资渠道。锁定汇率并使汇率+利率的外汇融资成本受控。投资管理方面:某些非金融类的企业毕竟缺少专业化运作,更应谨慎资金风险管控。这些企业应该运用多渠道多种类的低风险投资组合,分散风险增收益减少财务费用。增加低风险中短期金融投资运作,利用资信等级、行业地位等优势,灵活选择不同融资成本的项目投资,学会玩“短借长用”、低风险的理财、打新、国债逆回购等投资。警惕部分互联网金融机构起步或发展阶段“潜在金融祸患”的风险管控。

 

3、受控是永远的主题

现金流量管理方面:以自由现金流为正作为营运资金管控出发点和指导思想,以“现金为王”为经营理念。国家不也要求清理“两金”么!将营运资金管控与风险管控相结合,考虑引进“标准+α”的创新评价模式;探索PDCA型的营运资金快捷模式;存货管理方面:对占用资金的存货考虑对单个项目或单个合同进行现金流分析并找到哪个环节出了问题,然后归户责任并改善。应收账款管理方面:回笼的对策有催款、信用政策、法律途径等,需要企业做好用户资信评级,强化授信风险管理。当然,也可把应收账款作为资产去做金融保理;最近还出现了销售方、采购方、银行采用三方供应链平台融资的业务模式。

 

在线交流
微信公众号